汉网 www.cnhan.com
2008-12-30 11:22:03 稿件来源:武汉晨报
详情请看:汉网 “鄂菜”是什么?对这个问题,即使一个地道的湖北人,也未必答得上来。鄂菜的知名度不高,促使湖北省烹饪业相关人士“求新求变”。而“求变”的一记杀手锏,就是酝酿将“鄂菜”更名为“楚菜”,在许多湖北餐饮界人士的想象中,也许现在江湖有人非议鄂菜改楚菜,说不定到了明年,满街、满世界都是“楚菜
馆”。
【事由】“鄂菜”更名引发网络论战
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卢永良没有想到,12月14日他在武昌餐饮商会年会上的一席话,居然一夜间传遍了大江南北。
卢永良的这番话是在年会上即席说出的。大意是:为了推动湖北菜更好地发展,鄂菜欲更名为楚菜,目前正报批中国烹饪协会。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播开。汉网、荆楚网、东湖社区等本地网站上,均有网友就此专门发帖,表示支持或反对。
支持者认为,湖北是楚文化的主要发祥地,“楚”更能代表湖北的历史文化传统,楚文化的知名度也更广,要充分利用。反对者则质疑,改名是否就能像某些人所期望的那样一下子提高知名度?认为靠改名来提高湖北菜肴的名气,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与其用精力讨论改名,还不如把精力用在湖北菜肴品质特色的研究上。
甚至在全国,鄂菜更名的消息都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兴趣。新浪、网易、腾讯等知名网站,《新京报》、《沈阳今报》、《新闻晨报》、《渤海早报》等各地媒体均刊登了这一消息。《渤海早报》更发表评论质疑,“鄂菜”更名“楚菜”,就能名气大振吗?
有网友干脆称,既然“楚”字比“鄂”字的文化内涵和底蕴更深,不如把湖北的简称由“鄂”改成“楚”算了。这样一来诸如汽车牌照之类都可以由鄂A改成楚A。
【揭秘】“口口亏”触动鄂菜更名
谁能想到,鄂菜更名的由头,居然是从“鄂”字不吉利引发的。
作为鄂菜更名的倡导者,卢永良这个名字在中国烹饪业可是响当当。现年54岁的他,专攻鄂菜,曾是武昌名店“大中华”的掌勺大厨,是全国十名“最佳厨师”之一,拥有“中国烹饪大师”的头衔、被誉为鄂菜的领军人物。
卢永良向记者讲了一个在烹饪业流传已久的小笑话:有人说,鄂菜啥都好,就是名字不好,影响了发展。把“鄂”字拆开看,就是“口口亏”,吃一口就亏一口。
“这当然是个笑话了,不过相对于鄂菜的悠久历史和菜系的丰富特色而言,鄂菜的名声不响,显得与其实际地位不符。”卢永良表示,在烹饪业内,鄂菜其实是久负盛名的。它是全国十大菜系之一,这些年随着“新派鄂菜”的崛起,把传统鄂菜“油大、味大、芡多、辛辣”的口味,成功转型为更受大众欢迎的“原汁、味浓、纯正、微辣、咸鲜”口味。如果能够配上大力的宣传,鄂菜的发展大有可为。而宣传首先就要有个好名字,“鄂”不如“楚”的文化内涵丰富,楚文化沉淀深厚。古时楚国范围涉及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等地,对于湖北菜推广更有利。
卢还说,其实在烹饪历史上,湖北菜本来就曾被称之为楚菜、荆菜。鄂菜,只是建国后湖北的简称为“鄂”,才这么称呼的。如今更名为楚菜,只是恢复湖北菜曾经的叫法,不算唐突。
据他介绍,鄂菜更名的想法已经酝酿了很久,并多次向餐饮协会和企业征求意见,得到很多餐饮企业支持。由于鄂菜是全国十大菜系,更名需报批中国烹饪协会,目前正处于报批阶段。
【声音】鄂菜名厨普遍支持改名
“这个提议蛮好”——远在外地出差的武汉餐饮协会会长、小蓝鲸董事长刘国梁,在接到记者的采访电话时,明确表示支持鄂菜更名。
刘国梁说,鄂菜更名楚菜,不是心血来潮的举动,而是烹饪餐饮业为谋求鄂菜发展而做出的创新之举,应该值得肯定。而且楚菜的叫法,是有历史传承的,也确实更能代表楚文化的历史意义,对推进湖北菜的发展有好处。但他同时强调,湖北菜要发展,更重要的还是要在创新做法、加大餐饮企业管理上下功夫。
武汉餐饮协会秘书长涂水前表示,鄂菜相对于鲁菜、粤菜、湘菜而言,比较封闭,没有走出去,楚菜这个名字大气,应该会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湖北菜的影响。
更名提议也得到了一批“名厨”的支持,中国烹饪大师、楚天卢酒店总厨王庆,湖北烹饪大师罗利强在接受采访时都赞同更名。他们认为,如果更名成功,势必会对原楚文化所属势力范围内的湘菜和江西菜带来冲击,这对于湖北菜的提升发展是有很大好处的。
不过也有人认为更名用处不大,湖北省饮食服务管理处周呈敏处长认为,鄂菜更不更名没多大区别,最关键的是要提升菜肴本身的质量。
【反思】鄂菜为何排不进八大菜系?
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都不能回避一个人们感兴趣的问题——在中国传统的8大菜系里,为什么排不上鄂菜?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食品工程系教授、鄂菜文化专家陈光新介绍,中国菜肴素有四大风味和八大菜系之说。四大风味是:鲁、川、粤、淮扬。八大菜系一般是指:山东菜、四川菜、湖南菜、江苏菜、浙江菜、安徽菜、广东菜和福建菜。鄂菜不在其列。但1979年,鄂菜作为十大菜系之一,被写入全国烹饪教材。
陈说,鄂菜起源于春秋战国,已有2000多年历史。真正的鄂菜,是由武汉、荆州、黄州三种地方风味组成。侧重蒸、煨、炸、烧、炒;特点是汁浓、芡稠、口重、味纯,具有朴素的民间特色。由于湖北九省通衢的地理位置,形成了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湖北文化,这一点在餐饮文化上也有体现,因此,湖北菜在重视吸收各方菜系特点的同时,自身的口味特色没有得到很好彰显。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它的知名度和传播。
卢永良则认为,鄂菜排不进8大菜系,和鄂菜自身宣传不够是有很大关系的,因此,这就更促使湖北烹饪业在宣传上出新招,比如将鄂菜更名为楚菜。
【名厨会诊】新派鄂菜 餐饮黑马
国家特一级厨师王元生,曾于1993年拿回全国大赛的3块金牌。这几年,守着“金牌菜”的王大师傅发现,鄂菜在业内名气很大,口碑也很好,还老能拿奖。但那些屡屡夺魁的鄂菜,没有几个能上席并得到消费者的承认,成了纯粹的“竞赛菜”。
王元生认为,鄂菜没有“火”起来,主要缺三点:名人效应、广告效应、品牌效应。30多年前,毛泽东视察武汉,一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使武昌鱼系列菜肴饮誉中外,名人效应足见一斑。说到广告效应,鄂菜对外宣传历来很少,这影响了鄂菜的知名度。至于品牌效应更是一直得不到重视,王元生举例说,“东坡肉”本来是苏东坡谪居湖北黄州时发明的,是地道的鄂菜,但却在上世纪50年代被浙江人抢先申报注册为浙菜品牌,白白丢掉了一道知名菜。
“武汉餐饮十大名厨”之一、湖北烹饪大师罗利强认为,相比川湘粤这些老牌菜系,鄂菜的特色不是太鲜明,名气也小些,但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饮食保健,追求口味的清淡化。而新派鄂菜正是一改传统鄂菜口味重的“缺点”,更注重营养,因此,鄂菜发展可以大打美味营养牌,在这一点上做足文章。
“无论更名与否,鄂菜的发展前景都是值得看好的。”省烹饪协会会长张贤峰如是认为。
张贤峰介绍,这些年来,新派鄂菜的发展势头相当迅猛,在北京、陕西、广西、海南等13个省市,已有1500余家鄂菜馆落地生根,每年营业额接近120亿元。
即使是在省内餐饮业,新派鄂菜的消费比重也不低。截至2005年的统计数字显示,鄂菜省内市场占有率,武汉达75%,地市州达85%。
卢永良表示,随着“新派鄂菜”代替传统鄂菜,鄂菜已经成为烹饪业的一匹“黑马”,其势头大有超过8大菜系中的安徽菜和福建菜的趋势,假以时日,鄂菜有望打破中国传统菜系的座次。
■链接
鄂菜以鱼为尊
身在武汉,也许我们天天都在吃鄂菜,但能够说出鄂菜招牌菜的人,却着实不多。
“这是因为鄂菜历史虽久,但理论研究的起步较晚。”湖北省烹饪协会会长张贤峰如是认为。
谈到鄂菜,张贤峰捧出了一本《中国鄂菜》一书。今年6月由省商务厅、省烹饪协会编著的这本书,填补了鄂菜没有文献式记录的空白。
张贤峰是该书编委会秘书长,他介绍,这本书中收录了清蒸武昌鱼等300多道菜,包揽了鄂菜历史上的经典菜。
张贤峰说,由于湖北水产资源丰富,鄂菜的主打菜就是鱼,其中最富盛名的当然是武昌鱼。目前全国的鄂菜厨师近6万人,他们可以用60多种淡水鱼做出300多种不同风格的鱼菜来。
除了鱼以外,天门、仙桃一带的蒸菜,在全国首屈一指,湖北有“无菜不蒸”的食俗,被称为“蒸菜之乡”,其中仙桃三蒸最为有名。
此外,诸如排骨煨汤、老会宾葵花豆腐、红烧义河蚶、黄陂三合、红菜薹炒腊肉、黄焖九宫石鸡、洪湖野鸭、煎虾饼、龟鹤延年汤等鄂菜名品,更是让人垂涎欲滴,难以一一列举。 (采写/记者肖利敏)
详情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