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1 学期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课课程成绩分析

发布者:pengren发布时间:2021-04-08作者:浏览次数:12


 2020-2021-1 学期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课

课程成绩分析

 对上学期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课程进行分析,大一年级所学专业基础课程共1门,大二年级共3门,高年级学生所要求掌握的专业基础课程逐渐增多。低年级的大一新生刚进入大学校园,主要进行通识教育类课程的学习,接触专业基础课程少。

表1 各年级专业基础课课程分布


课程总门数

命题课程门数

非命题课程门数

19本科

(大二)

3

2

1

20本科

(大一)

1

1

0

 针对各年级专业基础课程的掌握情况,20级大一新生的所学专业基础课程少,仅有1门课程----《基础化学》,但总评不及格率、卷面不及格率较高,分别为8.89%和33.3%,学习效果不佳。分析原因为部分学生化学基础较差,刚接触工科类的专业课程,较为陌生,需要注入大量精力摸索此类课程的学习方法、思维逻辑。19级大二课程总门数为3门,非命题课程1门,无不及格现象;但两门命题考试总不及格率和卷面不及格率均较高,分析原因是19级学生2/3为技能高考生,中学阶段几乎未学生任何生物或化学课程。

表2 各年级专业基础课课程不及格率分布


总评不及格率

卷面不及格率

命题

非命题

合计

命题

非命题

合计

19本科

(大二)

18.7%

0

18.7%

72%

0

72%

20本科

(大一)

8.89%

0

8.89%

33.3%

0

33.3%

 总体来看上学期专业基础课程掌握情况,针对总评不及格率、卷面不及格率,各年级的命题考试课程均高于非命题考试课程,说明学生对命题课程的掌握情况不如非命题课程。

 从后附的每门课程的学习成绩来看,《生物化学》、《基础化学》此类课程多以化学、生物为基础,课程中多涉及一些公式、结构、理论等,学习起来比较抽象,难度较大。但作为食品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要求学生必须掌握。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及时对课程内容进行筛选,提高专业的契合度。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等相结合,注重内容的实用性。同时,收集相关的前沿学科进展来提高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与学生的互动,设置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来增加学生课堂参与度。

 积极借助各种软件,丰富教学风格。同时提高学生对平时作业及练习的重视,提高课后作业及讨论报告的质量。增加学生课后调入学习时间,加强引导,将OBE理念融入课程教学。

 完善课后评价机制。课后评价不仅仅是老师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也是学生对于老师教学成果的反馈。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学习客户端以及微信的一些学习小程序发布课后小测验,以及一些课堂效果反馈评价等。这样教师通过后台数据,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接受度和学习进度,以及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一定的修正。此外,教师还可以将学生这些课后参与的活动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这不仅增加期末成绩组成的多样性,可以多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考察。还可以提升学生课后活动的参与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班级名称

命题形式

课程名称

实考人数

总评不及格人数

卷面不及格人数

20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

命题

基础化学

45

4

15

19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

命题

 基础化学

38

5

22

生物化学

37

9

32

非命题

食品分析基础实验A

36

0

0

 后附上学期专业基础课程成绩统计表